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精神力量。對此,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合肥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保春代表指出,目前,國內許多企業通過給本土品牌貼上冗長的“外國名”,給消費者一種“洋品牌”的假象。漢字是中華文明世代傳承的標志,應該多在產品商標上使用漢字,以民族品牌傳遞民族文化。(3月19日《光明日報》)
潘保春的建議,確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漢字是中華民族雄渾豪邁、生生不息的靈性之結晶,是與一切西方語言文字迥然不同而內涵深邃的“文化魔方”。在世界上許許多多多的文字種類中,漢字對人類文明起到的促進作用,是無與倫比的。認識中國,首先要認識漢字。從這個層面上講,漢字文化的自信,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
然而,盡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國內的一些品牌已經漂洋過海,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也占據了一席之地,但國內市場上,一些企業還是喜歡通過給本土品牌貼上冗長的“外國名”,從而給消費者造成一種“洋品牌”的假象,忽悠消費者消費,這種現象還不是少數。
商標本來是用來區別一個經營者的品牌或服務和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的標記,是自己產品的明顯特征的濃縮呈現。從法律上講,企業或商家給自己產品取洋名,無可厚非。但過多的商家或企業如此“劍走偏鋒”,不僅是品牌崇洋的心理在作怪,而且也是文化矮化的例證。也許取一個洋名,注冊一個洋商標,在盛行符號互動的當下,能在短期內迎合某些消費者心理,會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應,但隨著公眾消費理念和品質的提升,期待“洋商標”來博取消費者的追捧,恐怕只能是一廂情愿。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漢字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永遠不會減弱,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進展,國際人文交流合作逐步拓展的今天,我們的“方塊字”更是大放異彩,受到許多外國人的喜愛?!霸谛W習漢語的美國中小學生人數近年出現爆炸性增長”、“在英國家長的心目中,中文是除印歐語系之外最重要的語言”、“俄羅斯將首次把漢語納入國家統一考試中”、“南非政府計劃在500所學校引入中文教學”……這一系列事實證明,漢字在世界上持續升溫,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正如潘保春所言,中國制造要想走向世界之巔,就必須打造中國制造的國家品牌,使用寫著漢字的產品標識,應該在業界盡快達成一種共識。讓更多企業摒棄“洋品牌”,提倡使用漢字標識,不僅能體現品牌的中國價值,放大品牌的文化內涵,讓消費者不再懵懵懂懂,更是文化自信的有力體現,對國內品牌的研發與壯大,更能起到一定的倒逼作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更是能形成書法的唯一文字。期待 “漢字商標”能在業界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